图书馆建筑作为一座城市或一所学校的文化景观,不仅承载着愉悦身心、满足审美需求的重任,还是传承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其设计理念体现了时代对文化建筑的客观诉求与主观阐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建筑领域,图书馆建筑越来越关注人、自然环境、科学管理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生态化、开放化、智能化、标志化等理念。
1 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要,遵循方便、舒适、实用的设计原则,从选址、功能划分、文献布局、家具摆放到局部设计等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髓,为使用者营造自由舒适的文化环境。
1.1 方便原则
随着管理理念的变化,图书馆从过去的“以藏为主”转向“藏用结合、以用为主”,从过去的“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以方便人的使用为出发点,充分表达建筑为人服务的宗旨。从选址设计来看,以节约读者时间,便于读者通达为目的,公共图书馆通常设在交通便利、居民集中、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段,高校图书馆则选择校园整体规划的中心地带。如正在建设的广州市新图书馆设在该市未来的文化和商务中心珠江新城,获得国家建设部鲁班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图书馆建在学校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是师生来往的中心地带,学生三点一线必经之地,而山西太原市新图书馆因公共交通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读者较少; 从进出口设计来看,以易于进出、安全高效为目的,高台基多台阶的入口设计正在被摒弃,代之以平易近人、省时省力的低入口设计,如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的图书馆建筑大多符合这一原则; 从门厅设计来看,以空间开阔、便于人员分流为目的,设计中不仅考虑门厅的多功能特性,还考虑水平方向的人流畅通,以及从水平到垂直交通转换的方便快捷程度,如北京首都图书馆、浙江万里学院钱湖校区新馆门厅宽敞明亮,转换楼梯醒目可见; 从功能区域设置来看,体现在卫生、复印、咨询等非弹性空间的处理恰到好处,方便查找,方便利用,如深圳大学图书馆将这些功能区域设在每层平面空间的4 个角上。此外,按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 J38-99) “无障碍设计”的要求,为了方便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现代图书馆建筑大多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体现了图书馆建筑应有的人文关怀。如2004 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二级图书馆”称号的成都市新图书馆,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残疾读者的困难,在门厅设计了无障碍通道,在阅览场所修建了残疾读者专用厕所,人文关怀程度很高。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越来越关注是否方便读者使用这一基本原则,使人产生亲切自然、易于接近、便于利用的感觉。
1.2 舒适原则
作为学习、研究、娱乐、休闲、交流的场所,图书馆内部空间和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读者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因此,强调舒适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充分体现。首先从休息场所的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更加注重休闲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从封闭的咖啡厅、茶室到开放的小憩区,无不体现出人本特征。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在每层阅览区的最里面设置了小憩区,读者可以在长时间阅读后放松自己,如同在家中一样舒适。其次,从家具的设计来看,引入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从书架和阅览桌椅的高度、结构到色彩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不仅有利于读者的身体健康,还能有效减轻读者的心理压力,延缓疲劳的出现。
1.3 实用原则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通常吸收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由于他们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的使用状况与发展方向,能够保障建筑设计的实用性。首先从空间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不再一味追求高大与堂皇,而是更加关注使用效果,整体设计一般不超过6 层,内部净层高不超过3.5~3.8 米,既可节约建造与运作成本,又能满足读者视觉需要,方便读者利用。其次,内部区域分隔合理,工作区与阅览区闹静分离,设备、多功能厅、卫生间等非弹性空间相对集中,通道设置科学实用,书刊流、读者流与工作人员流互不交叉,有效提高了内部空间的抗干扰能力。
2 生态化
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英、美、法、荷兰、日本等国家纷纷建造了生态图书馆,我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建筑也引入了生态化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理念是指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建造、使用及回收等环节建筑物对自然环境及人类自身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区域经济、资源、气候等实际情况,力图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水平,是人类有意识地规避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化设计遵循节能、环保、健康原则。
2.1 节能原则
随着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劣,其中能源与资源紧缺已逐渐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瓶颈。因此,节能设计是现代及未来建筑必需遵循的原则。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节能主要体现在体量设计、建材选择、绿化设计、功能设置等方面。从体量设计来看,由于建筑的热工性能与体型系数( 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 密切相关,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一般通过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等方法达到保温节能的目的。如我国近年建成的图书馆层高一般控制在4 米左右,外形平滑规则;从建筑材料的选择来看,结合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选用经济及新型保温材料,起到了节约资源与能源的双重目的。如澳大利亚研制的真空玻璃,在盛夏时能阻止室外热浪进入室内,在寒冬时能保持室内热量以防散失,上海生态办公楼墙体中层内置的保温防水反光特性材料,在复合墙体的作用下能有效节能25% ;从绿化设计来看,采用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室内绿化与室外绿化相结合、墙面绿化与屋顶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调节室内温湿度,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其中外墙绿化保温效果十分显著,冬季热损失可减少30% ,夏季建筑外表面温度比邻近街道环境温度低5℃。因此,现代图书馆建筑十分重视绿化设计,如上海图书馆绿化面积达到1.1 万平方米,法国国家图书馆四座塔楼中间设置了1 万余平方米的内部花园,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新图书馆以草坪覆盖屋顶; 从功能设置来看,增加了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利用装置,减少了对煤炭、天然气、电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如美国南牙买加公共图书馆分馆通过风道设计巧妙利用自然风调节室内温度,荷兰代尔夫特新图书馆通过地下水体设计利用水能控制室内温度,通过屋顶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获得热水和电能的图书馆更为常见。此外,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紧缺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建筑设计师将中水回用系统用于图书馆建筑,或利用雨水采集系统解决建筑的部分用水,对节约水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正在改扩建的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配置了雨水采集系统,收集雨水供洗手间和园林绿化灌溉等使用。
2.2 环保原则
有人说建筑是恒久的艺术,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建筑不易被改变,因此应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建筑在未来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将来大规模改造投入。现代社会空调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城市热岛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等都与空调密切相关,图书馆由于对温湿度要求较高而成为空调的使用大户。现代图书馆建筑一般通过以下手段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1)使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建筑与装饰材料。(2)充分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3)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营造微气候。如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通过外墙加保温层、西侧加设花格墙、外窗使用中空玻璃、顶棚安装百叶窗、使用通风道冷却空气及图书馆南面种植大树冠落叶树木等设计,有效调节室内温湿度,减少了对空调的依赖,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2.3 健康原则
建筑不仅影响自然环境,也影响在其中活动的人,作为读者与工作人员长时间滞留的场所,图书馆建筑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对人的影响,以保证人的健康为前提,选择安全无毒的绿色建筑与装修材料以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组织顺畅的自然通风以减少对电器的依赖,采用自然光的设计以减少光污染,赋予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生态化的特征。如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女王馆、英国新国会大厦、美国南牙买加公共图书馆分馆的自然通风设计,美国亚利桑那凤凰城中央图书馆、德国多特蒙德市立图书馆的自然采光设计等等,均体现了追求健康、贴近自然的设计理念。
3 开放化
现代图书馆是集学习、研究、娱乐、休闲、交流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其开放程度直接影响这一功能的发挥,因此,现代图书馆建筑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空间的设计均体现了开放化的理念。
3.1 外部环境的开放化
开放的外部环境能给人以平易近人的感觉,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现代图书馆建筑通常楼层不多,并不高大突兀,从视觉上没有强烈的冲击,从心理上没有距离感,便于读者全方位观察与使用,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学的图书馆多为4~5层。其次,设立景观式休闲广场、摒弃封闭式围墙也是开放化的一个特征,如正在改扩建的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设计了包括立体绿化和雕塑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休闲广场,成为市民的共享空间,并且拆除围墙代之以绿树和灌木,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消除读者的隔阂感,展示图书馆海纳百川、广迎宾客的胸襟。此外,增加出入口数量与降低出入口高度也体现了图书馆的开放化。
3.2 内部空间的开放化
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开放化设计与“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现代开放式管理理念相呼应,注重使用的灵活、便利与高效,无论是模数式还是模块式设计,都能体现开放化的理念。模数式设计,是在固定功能的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图书馆设计形式,就是按一定的模数式原则进行设计,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具有较大的空间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的功能空间,以适应图书馆多种功能的需求和发展。这种建筑模式以大开间集中的块状连通结构取代了分散、条块分割的传统结构,为实现藏、借、阅、咨、网一体化服务和人( 读者与服务者) 、书( 文献资料) 、机( 设备设施) 、具( 家具) 一室化布局提供了可能。模块式设计,是在模数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先进的设计方法,就是把图书馆按不同职能的空间进行分区,然后按不同的功能块进行的分区模数化设计,分区确定荷载、分区设计柱网、分区确定层高,由于这些分区都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既保证了使用上的灵活性,又降低了建造成本。模块式设计通过对功能的合理分区,有利于空间的有机组织,保证了图书馆的多样性与适用性,使图书馆有条件尽量利用自然光线与自然通风,摆脱模数式图书馆对空调的依赖,其扩建也可以通过新的功能块组合与原图书馆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生长机制,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的过渡兼容性。
4 智能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愈来愈高。图书馆建筑智能化是指综合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对图书馆建筑内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以及提供优质高效信息服务通道的现代化建筑物。现代智能化建筑通常具有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布线综合化等特征。
4.1 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是指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图书馆建筑中所有机电装置和能源设备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集中管理,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自动计量和控制技术对智能建筑内的能源、机电、消防、保安等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互换和联动,实现最佳管理。
4.2 通信自动化
通信自动化是指通过连接馆舍各层的信息通道,实现馆内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形成楼内数字通信网络,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 如公用电话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和卫星通信网等) 联接,以确保信息通畅。
4.3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完成馆藏文献的管理与服务等办公目标。
4.4 布线综合化
布线综合化是图书馆智能化的重要特征,是保证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当前图书馆建筑设计中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和最具适应性的拓扑结构布线方式为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近年来我国新建图书馆十分重视智能化设计,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新馆,其智能化系统十分发达,拥有楼宇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安保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电视接收和有线电视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一卡通系统、电子会议系统、车库管理系统、集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个智能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图书馆运行、管理、安全防护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
5 标志化
图书馆作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象征,其标志性地位越来越被社会认同。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外观造型充分体现了文化建筑的性格与特征,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周围的文化环境相互协调,并体现出新意、高品位以及时代感,展现出其作为知识宝库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城市或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如巍然屹立在巴黎塞纳河畔的法国密特朗国家图书馆,如四本打开的巨书,四“书”相对,又构成一本完整而更伟大的书,人们从遥远的地方就望到它、认出它并走向它。而广州新图书馆则采用“美丽书籍”的造型设计方案,建成后将作为广州新世纪新阶段的标志性建筑而载入城市发展的史册。山西大学图书馆外形犹如一座巍峨壮观、乘风破浪的舰船,昆明图书馆宛如金字塔一般,都用不同的造型展示图书馆的文化内涵,确立其标志性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也会不断发展和变化。图书馆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还需要密切合作,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下,努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图书馆建筑模式,使图书馆真正发挥学习、研究、休闲、交流、审美等作用。
|